close
什麼是貧窮?什麼是豐富?1995年,南密西西比大學收到一筆十五萬元捐款作為青年學子們的獎學金,捐款人為一位基督徒的洗衣婦人名叫奧莎拉,她捐出她一生的積蓄,這是因她的信仰及愛心所帶動。2001年《財富雜誌》的100期把她列為最有價值人物的第六位,《紐約時報》稱她為心如黃金的洗衣婦。她那感人樂善好施的榜樣,帶動了千百人慷慨解囊。一個富翁深受感動,因此捐出10億給聯合國,被《財富雜誌》列為百位最有價值的人的第五名,只排在奧莎拉的前一名。奧莎拉渡過一生安靜又充滿恩典的日子,她奉獻畢生積蓄為貧窮學子之獎學金的事告訴我們:一個錢不多的人,因為愛神愛人,願意實踐神的教訓,把自己所有的捐出來,而變得富有。-PL

「於是對眾人說:你們要謹慎自守,免去一切的貪心,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。」(路十二15)
 
不要貪財是智慧生活的第一個功課。古語有云:「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。」智者教訓我們,不要貪財,不要隨從惡人,因為貪財的心最後會使貪財者喪命(15至19)。對很多人來說,這個教訓很平凡。不過,我們不要因為它很平凡,就忽略它的重要性。「不要貪財」為何如此重要?因為「貪財是萬惡之根」。的確,如果你有機會去探訪監獄或懲教署的犯人,會發現他們坐牢的原因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與金錢有關。錢帶給人物質享受、美色、別人的奉承和服侍、不用勞動、更有權力、安全感和優越感。中國俗語說︰「笑貧不笑娼」,把錢財對人的迷惑說得淋漓盡致;但這俗語代表的不是智慧的生活。因為貧窮不是罪過,貪財才是罪惡之源。讀者們,讓我們謹記箴言書這第一個功課吧︰不要貪財。你可能會問,到什麼程度才算貪?箴言書具體教導我們,若牽涉有非法的行為(11至19),這肯定是貪財。鼓勵你反省:你所做的生意、與朋友的投資、你所報的稅、所做的帳目、你申請的社會福利等,有否貪財的成分?若有,求主給你力量和勇氣作出決定,選擇過智慧的生活。-熊潤榮
一位親人不久前離世,他是單身漢,離世前沒什麼掛慮,獨有一些存款,為免離世後銀行賬戶會被凍結,便希望盡快轉到其他親人的賬戶。我為他辦理這事,卻發現他用其中一筆存款買了基金,非等到每月規定的交易日不能賣出;他為此頗覺失望,離世前幾天,每次我到醫院探望他,總追問我「賣出了沒有」。可惜沒等到賣出的日子,他便返回天家了。傳道書作者所言十分真實。人平日最關心的是怎樣能多存一分錢進自己的賬戶,但離開世界前,最關心的卻是怎樣盡快把每一分錢轉離自己的賬戶!人在世上勞碌所得的,分毫也不能帶走,因此要小心選擇我們的「投資比例」──不能帶進永恆的東西,是否值得我們投資那麼多呢?-徐道勵

「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,也必照樣赤身而去;他所勞碌得來的,手中分毫不能帶去。」(傳五15)

-----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indyhsu0212 的頭像
    cindyhsu0212

    Here I am talking to myself

    cindyhsu02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